今年以来,南宁市工商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,紧紧围绕服务南宁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目标,扎实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。现将南宁市工商联2024年普法履职情况报告如下:
一、聚焦普法责任担当意识,构建高效普法服务机制
一是加强普法组织领导。成立由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、分管领导为副组长、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,全力抓好法治精神传达与宣传教育;二是完善学法普法制度。研究制定印发《2024年南宁市工商联“谁执法谁普法”(“谁管理谁普法”、“谁服务谁普法”)任务措施清单》、《南宁市工商联2024年普法依法治理实施计划》,细化普法内容,谋划年度普法工作。将习近平法治思想、宪法、民法典等重要内容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,组织领导干部学法7次;三是落实普法经费保障。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专项法律工作经费,为民营经济领域普法工作提供基本保障。
二、聚焦民营企业法律需求,优化法律服务资源供给
(一)精准普法提升企业法治获得感
坚持以法治民企建设为主线,聚焦民营企业经营易发法律风险点,着力为民营企业导入优质法律资源。今年以来,市工商联共组织走访商(协)会、民营企业200余次,向民营企业发放法治宣传书籍5500本,网上发布、推送法治信息50篇,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常态化举办各类涉法涉企培训讲座活动20场,1000多名商(协)会、企业代表参加线下活动,线上直播收看突破4.5万人次。
(二)深化商会调解助企纠纷有效化解
深化与司法行政主管部门、法院联动工作机制,稳妥推进有条件的市、县两级工商联所属商会成立商会调解组织,健全完善“商人纠纷商人解”工作机制,筑牢商会调解在民营企业矛盾调解工作中的“第一道防线”作用,依法有效化解民营经济领域矛盾纠纷。目前,已推动全市成立商会调解组织291家,有兼(专)职商会调解员队伍1400余人,累计调解各类涉企矛盾纠纷案件1980件,为民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.5亿多元。
三、聚焦落实“工商联+”模式,横向协作助企纾困解难
持续发挥沟通桥梁纽带优势作用,聚焦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,问需于企、助企纾困,常态化为企业“解难题”。一是深化“万所联万会”合作机制,引导落实南宁市12个县级工商联、270家商(协)会与142家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机制,推动民营企业法律保护关口进一步前移。今年以来,市、县两级工商联共开展“送法进企业”、“送法进商会”等100多场次,服务企业1.6万家;二是推进企业合规建设,组织企业合规建设工作会、“检察护企”座谈会4次,联合调研4次,线上培训6次,面对面听取民营企业代表对检察机关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意见建议,提升民营企业合规经营意识;三是强化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,完善“人民调解+司法确认”工作机制,搭建“法企”交流平台,及时梳理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,共组织120余名民营企业代表参加“司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座谈会”、“政企恳谈会”等交流座谈活动6次,收集反映民营企业家关于司法领域意见建议40条;四是健全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合作机制,与公安机关共建联动机制,今年共走访商(协)会、民营企业10家,宣传公安机关依法打击涉企违法犯罪工作成效,为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安力量;五是参与构建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联合调解,引导有条件的商(协)会调解组织加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牌子,选取南宁南安商会、南宁经开区商会作为试点承接部分市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委派案件,协助调解涉企劳动争议纠纷。
四、聚焦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,拓展“亲”“清”政商关系外延
(一)注重清廉民企建设滋养民营企业法治文化根系
一是着力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。充分发挥连接政商交往的“黏合剂”和“防火墙”作用,坚持社会普法与系统内普法并重,以廉洁从政从业为重点,从“政府侧”和“企业侧”发力, 积极搭建政企沟通协商平台,及时收集民营企业家意见建议,持续开展“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”工作;二是扎实推进清廉民企建设。深化清廉民企建设,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合规意识,在全区首创打造清廉民企建设教育基地,建成教育基地4家(自治区级2家,市级2家),以点带面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合规经营的法治氛围,推动党委政府“清而有为”“亲而有度”,以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。
(二)注重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根基
坚持思想引领,将政治引领与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有机结合,2024年组织290名南宁市民营经济人士代表参加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提升培训3期,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坚定理想信念,不断提升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。
五、下一步工作
(一)突出重点任务。坚持常态化普法,大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,提高民营企业家法治意识。
(二)拓宽普法渠道。广泛利用新媒体等宣传平台开展法律宣传,夯实法治宣传阵地,加强行业法律法规解读。
(三)抓好学法用法。组织开展好本单位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培训考试。